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一、爱岗敬业
(一)爱岗的涵义
1.爱岗,就是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并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爱岗是会计人员的一种意识活动,是敬业精神在其职业活动方式上有意识的表达,这种表达可概括为一个“忠”字,即忠于职守,具体表现为会计人员对自己应承担责任和义务所表现出的一种责任感和义务感。这种爱岗意识所形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社会或他人对会计人员规定的责任和会计人员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义责任。
2.敬业,就是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作用,以从事会计工作为荣,敬重会计工作,具有献身于会计工作的决心。
对会计职业的不同认识采取不同的态度可以直接导致不同的职业行为及其后果。
(二)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是会计人员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是其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爱岗敬业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它更需要有具体的行动来体现。会计人员只有把会计职业权利和义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恪尽职守,出色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才能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这就是爱岗敬业意识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勇于革新,争做行家里手。
1.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会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自始至终都是以他们对职业的认识程度以及所采取的态度作只有正确地认识会计本质、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热爱会计工作,敬重职业的精神,才能克服“懒”、“惰”、“拖”的不良习惯和作风,这是爱潜敬业的最基本要求,也是首要要求。
2.安心工作,任劳任怨。 安心本职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以从事会计工作为“乐”,而不是“这出望着那山高。只有安心会计工作,才能潜下心来“勤学多思,勤问多练”,才能真正做到敬业,才能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任劳任怨是安心本职工作的具体表现,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不怕吃若,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具有“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敬业精神和方便群众、勤奋工作的工作态度。
3.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会计工作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没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可能出偏差。对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的业务开支和违法乱纪的行为,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把好关,守好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职业作风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不仅要求数字准确,手续清楚完备,而且绝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和马虎的工作作风。
4.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忠实于服务主体、忠实于社会公众、忠实于国家。
(1)单位会计人员要忠实于所服务的主体。
(2)要忠实于社会公众,正确真实地对外提供有关服务主体的会计信息,以便让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会公众获取客观真实财务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和经济决策。
(3)任何一个法人组织的经济活劫,都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家的财政收支;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均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决策。因此,忠实于国家实际上是对社会整体利益负责。能否对社会整体利益负责,是衡量会计人员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准。
二、诚实守信
(一)诚实守信的涵义
诚实守信,即会计人员必须做到诚恳老实,有信无欺。会计目标是向相关利益方面提供真实、可靠、全面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工作经常与钱财打交道,更应将将“诚信”当作职业的第一要务。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其诚实守信的内涵是:认真履行会计的基本职能,切实实现会计的目标,不弄虚作假。
市场经济愈发达信用愈重要。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及会计工作在整个经济运行和经济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工作人员的诚实与守信是决定会计职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道德标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缺乏诚信的会计人员,很难做到依法办事、客观公正等会计职业道德。建立健全会计工作的信用,培养会计人员的诚信品德是事关会计事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也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基础工程之一。
(二)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
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会计人员保守商业秘密,维护单位利益是其应尽的义务。泄密,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是会计职业的大忌。
三、廉洁自律
(一)廉洁自律的涵义
廉洁要求会计人员经得起金钱、权利考验,不贪污、不挪用公款,坚持原则、依法办事。自律,是会计人员依靠其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约束自己的会计职业行为。会计人员的廉洁是自律的基础,而自律是廉洁的保证。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这既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会计职业声誉的“试金石”。
会计活动直接涉及和影响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的经济利益。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做到清正廉洁,客观公正,其职业活动必然损害或影响第三者的利益;如果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不能严格自律,自我约束、也难以做到客观公正、清正廉洁。
(二)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正确处理会计职业权利与职业义务的关系,增强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能力。
3.自尊自爱,严格要求。会计人员由于工作性质关系,总是与经济打交道,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要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就应该做到:
(1)自尊自爱。自尊就是做人的尊严,要有高尚的情操和会计人员应具有的优良品质。自爱就是爱惜自己作为会计人员的身份,珍惜自己的品格和荣誉。
(2)自我约束。自我约束就是一个人的自觉性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正人先正己,无私才无畏,会计人员由于处于管家理财的特殊地位,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不道德的行为。只有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才能做到保持廉洁清正,不为金钱、私利所诱惑。自我约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形式,保持廉洁主要靠会计人员的觉悟、良知和道德水准,而不是受制于外在的力量。自我约束很重要,会计人员应该能够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利益诱惑,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不为金钱、酒色所动。自我约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阶段,也是职业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目前的会计职业道德处于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阶段,我们盼望着它会迎来第二次飞跃,即发展到完全的会计自律阶段。在不断提高自己政治觉悟的同时,依靠个人的良心、内心信念的力量,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通过学习加强对清正廉洁含义的认识,自觉做到理财依法,行为清廉,品质纯洁,奉公守法,一身正气。
四、客观公正
(一)客观公正的涵义
1.对于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而言,客观主要包括以下涵义:
(1)真实性,即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真实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事项。
(2)可靠性,即会计核算要准确,记录要可靠,凭证要合法。
2.公正主要包括以下含义:
(1)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即会计准则、制度要公正。
(2)执行会计准则、制度的人,即会计人员应当具备诚实的品质,而且应公正地开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即在履行会计职能时,摒弃单位、个人私利,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相关利益各方。
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灵魂,也是会计工作最主要的职业行为。会计工作是对人力、物力、财力的价值形态进行综合核算、监督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维护国家财经制度与财经纪律的重要执行者,是协调各个内部及其与外部两方面经济联系的中介,整个会计活动都必须以国家立法机关或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认可的经济和会计法律、法规为准绳。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会计人员追求的一种境界。做好会计工作,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本领,也同样需要有实事求是盼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
(二)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
1.端正态度。
2.依法办事。依法办事,认真遵守法律法规,是会计工作保持客观公正的前提。
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需要熟悉并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业务处理。只有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才能客观公正地处理会计业务。
3.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客观公正贯穿于会计活动的整个过程:
(1)会计核算过程的客观公正,即指会计人员在具体进行业务处理时,或需要进行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做到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2)最终结果公正,是指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结果是公正的。
会计核算过程的客观公正和最终结果的客观公正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客观公正的会计核算过程作为保证,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就难以保证;没有客观公正的结果,业务操作过程的客观公正就没有意义。
4.保持独立性。
会计人员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须从实质上、形式上保持独立。独立性有两层含义,即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1)实质上的独立也称精神上的独立,指会计人员执行业务时应当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和意志。实质上的独立包括:
①会计核算环节的独立性,即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是按会计准则进行的,不受控制和干扰。
②会计监督环节的独立性,即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时,是按会计法规独立操作的,不受控制和干扰。
(2)形式上的独立包括:
①财务利益上的独立。
②回避近亲属关系。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十六条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直系亲属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③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④部门独立。
五、坚持准则
(一)坚持准则的涵义
坚持准则就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过程中,以会计准则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以会计准则作为与违法违纪现象作斗争的有力武器,通过树立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来维护会计行业的信誉和会计人员的地位,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
这里所说的“准则”不仅指会计准则,而且包括会计法律、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以及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会计法律是指《会计法》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制定发布或财政部发布的关等会计核算标准、会计基础工作以及会计人员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度和办法。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
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是指金融证券、税收等法律制度,如《票据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纣结算办法》、《个人所得税法》、《增值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等。
坚持准则对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坚持准则是会计人员做到依法办事的核心内容。
2.坚持准则是会计人员胜任本职工作的基础。
3.坚持准则是规范企业法人组织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坚持准则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1.熟悉准则。
2.遵循准则。
3.坚持准则。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行使会计监督职权时遇到挑战,发生道德冲突时,只有坚持准则,才能做到对法律负责、对国家和社会公众负责,才能敢于同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六、提高技能
(一)提高技能的涵义
提高技能,是指会计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途径,持续提高上述职业技能,以达到和维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活动。
职业技能,也可称为职业能力,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就会计职业而言,它包括会计理论水平,会计实务能为,职业判断能力,自动更新知识能力,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职业经验等。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职业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会计工作质量的优劣,一方面受会计人员技能水平的影响,包括会计人员对会计原则、制度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能力等;另一方面受会计人员道德品行的影响,包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态度,工作作风,对道德冲突的正确解决等。
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会计工作,才能够勤勉、谨慎地运用其知识、技能、经验,善于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
(二)提高技能的基本要求
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会计知识,培养高超的专业技术。
2.重视在会计实践中提高会计职业能力
3.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
七、参与管理
(一)参与管理的涵义
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企业领导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会计人员要主动参与管理,承担起参谋和协调的作用,积极协助领导管理和决策。
(二)参与管理的基本要求
会计人员要树立参与管理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做好参谋。经常主动地向领导反映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参与经营管理活动,不能消极被动地记账、算账和报账。应积极主动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为参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参与管理的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八、强化服务
(一)强化服务的涵义
强化服务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广大会计人员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树立了较强的服务意识,在经济建设中做出积极贡献,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使会计工作成为受社会尊重的—种职业。强化服务的关键是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服务的结果就是奉献社会。如果说爱岗敬业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出发点,那么强化服务、奉献社会就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归宿点。
(二)强化服务的基本要求
1.强化服务意识。
2.坚持文明服务。
3.提高服务质量。
会计服务不仅要讲文明,还要讲质量。质量上乘,并非无原则地满足服务主体的需要,而是在坚持原则、坚持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尽量满足用户或服务主体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