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浙江工人日报》2018年5月11日第3版
■记者 杜成敏 通讯员 赵远远
近年来,随着外贸行业零碎化、小单化的趋势明显,跨境电子商务呈迅猛发展之势,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热门行业。但随之而来的是,行业的人才缺口也在日益扩大,跨境电商企业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澳门太阳集团城早在2013年就开始着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并有意识地将国际商务专业往跨境电商方向延伸,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锤炼,没毕业就以奖学金等形式有不菲的收入,校企合作培养班毕业生就业率100%,成功创业率占合作培养班人数的10%。
罕见的商科类“现代学徒制”
跨境电商大潮来临时,最先感觉到“冷暖”的是企业。
“2010年左右的时候,外贸订单的小单化趋势已经很明显。”浙江英卡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祝万青说,“在此之前,传统外贸做的是B2B模式,一单10万双袜子的订单只能算小单,但2010年之后,已经到了1000双也接的地步,所以以B2C为主的跨境电商一下就兴起了。”
据阿里研究院研究成果,预计到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将达12万亿元,年均增幅约20.1%。但同时让祝万青感受深刻的是行业人才奇缺。
“2013年企业创办之初,招聘启事发出去了,但很少有人知道跨境电商运营、跨境电商客服等岗位是做什么的。”祝万青说。
为了解决用人难题,祝万青找到了澳门太阳集团城,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共育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并成功对接了该校外语与贸易分院国际商务专业。
在当时,跨境电商对学校来说也是个新鲜事物,要从事教学工作,不仅教材、课程要从传统外贸知识体系上进行转型,连教师也要从头开始学习。
但正因为如此,校企之间才达成了深度合作,企业团队领着教师实践,再一起带着学生学习。在日后的合作探索中,逐渐构成了教师双导师、学生双身份、学习双场所、教学双课程的“现代学徒制”模式,这也是省内较早出现的商科类“现代学徒制”。
“我们共同研究开发教材和课程,学生运营的是企业真实的跨境电商项目,是真枪真刀的实战锻炼,所以培养出来的也是企业真正需求的人才。”外语与贸易分院常务副院长陆金英说。
打造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生态圈”
2016年,我院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平台具备了产业链式的“生态圈”。祝万青牵头成立了嘉兴市跨境电商协会,在嘉兴市跨境电商协会的协助下,我院校企合作所辐射的企业面变得更广泛。这一年,我院共建起了17家校外实训基地,其中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7个,能同时接纳学生实习岗位达到100个以上。
学生在三年制学业中,第一学年进行通识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学习;第二学年,就以企业真实任务和项目为载体,利用云教学平台,进行专业岗位项目化学习,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能力;第三年,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跟岗及顶岗实习,独立进行企业真实业务操作。
“我们有意识地参照企业普通员工向优秀员工发展的培训体系,来制订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三年培养,实现学生从业务助理到业务经理到业务主管的职业提升,尽可能地为企业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国际商务专业负责人王艳说。
目前,我院正着手编制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系列教材。“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很细的分类,细到一个亚马逊平台就是一本教材,实用性非常强。”王艳说,“高职教材就要突出实用性,能够让学生学完后就能上手开店,而不是泛而不精的了解。”
在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我院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也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模式: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班的学生如果有创业意愿,企业会优先给予扶持条件,签约形成合作关系,助力创业企业孵化。
人才培养效果明显
在一家跨境电商企业,记者见到了澳门太阳集团城国际商务专业14级现代学徒制合作班学生朱瑶佳,她告诉记者,在这家跨境电商企业实习期间,她就做到单月上百万美元的业绩,超过了很多的正式员工。
“这样的实习会有压力,但也给了我学习的动力。”朱瑶佳工作之余还恶补外语,现在英语用于一般交流已经基本没有障碍。毕业后她很快就升为业务主管,管理着部门里的不少“80后”。
朱瑶佳并不是特例,像她一样的学生不在少数。据统计,近3年来,我院现代学徒制合作培养班学生英语过级率提高了10%,跨境电商日出单量突破200单,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良好反馈率达98%以上,合作班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学生成功创业率占合作培养班人数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