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嘉兴日报》2020年11月22日第1版
■记者 俞佩忠 通讯员 王音 赵远远
初冬的南湖,湖心岛上红叶与翠树相融交织,湖面上画舫与波浪律动荡漾。
70年前,红船旁,南湖畔一座简陋的院落里,澳门太阳集团城的前身——浙江省立嘉兴农业技术学校在此创立。
从建于1950年省立嘉兴农业技术学校和建于1985年嘉兴丝绸工业学校走来,我院走过70载的艰辛与荣光,几代人深耕职教,传承匠心,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为嘉兴职业教育进步,与时代同频共振,奏出强音。
70年的传承与积淀,我院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的历史飞跃。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文明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荣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教育部机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红船精神研学基地。2020年,在《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学校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我院从全国1420所高职学校中脱颖而出,列第21位。
在嘉职人的心中,职业教育是离教育最近的地方。在学校里,我们能看到,几代教师匠心育人,几代学子弘扬工匠精神。教师们将匠心融入学生的教育教学与细致关怀中,学生们将工匠精神沉淀于职业生涯中。
这就是澳门太阳集团城,逐梦匠心,砥砺传承。70载初心不改,挺起了一座职业院校的脊梁,让一批又一批学生完成令人惊艳的转身。
打造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嘉兴样板”
在逐梦职教的路上,嘉职人致力于为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2019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双高”建设目标,按照“以产业链建专业群,以专业群建二级学院”的发展思路,因需而变、顺势而为,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群布局;积极推动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与海盐合作办学,建设海盐学院,推动专业建设与海盐县充分对接,服务海盐经济和湾北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校主动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积极服务嘉兴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学校秉持开放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与57家名院大所、龙头骨干企业集中签订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协议,同步启动书记、院长百家企业“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将开放办学、合作办学和产教融合走深做实。
2020年10月,教育部公布了入围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名单,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首批入围。
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正是由我院于2010年牵头组建,是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成立以来,以“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合作发展”为核心,以组织建设、机制建设、载体建设和合作育人、社会服务为抓手,不断创新发展方式与合作模式,充分显现集团化办学活力和自身的亮点特色。
目前,成员单位从2010年成立之初的87家增加到2020年的245家,其中院校22家,行业协会及园区管委会25家,科研院所2家,龙头骨干企业196家。“集群对接、合作发展”的集团化办学“嘉兴模式”被誉为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案例。
学校以组织开展区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积极探索“多元参与、资产纽带、共建共享”方式,建成“产学研共同体”“跨企业培训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41个校企合作载体,撬动行业企业投入1.5亿元。集团成员企业广泛参与人才合作培养,着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1个,联合培养学生1200多人,合作培养“双元制”企业员工1520名。
打造现代学徒制“红船工匠”激活职教“DNA”
提到“工匠精神”,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德国的制造业和瑞士的钟表行业。在德国,多达65%的中学毕业生,不是进入普通高校学习,而是进入职业教育体系造就出强大的工匠队伍,支撑起了德国的工业制造。瑞士钟表业全球闻名,背后正是千千万万工匠精益求精的结果。
我院10号教学楼下勤禾匠心文化展厅展出的学子们精心锻造的许多精品,正是我院智能制造学院大力打造“党建引领、双培双导”现代学徒制“红船工匠”的一个缩影。
重拾“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诉求。工匠精神,于我院而言,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底蕴,是刻在骨子里的精神,是历经70载职教史的点滴积累。
技术技能在变,嘉职人的匠心没变。学院一代代教师匠心育人,也将工匠精神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心里。
刘旋旋,我院2016届纺织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在毕业前夕,他参加了第二届“海皮城杯”全国皮革服装制版大赛,一举夺魁,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服装设计”赛项中获得了“全国纺织服装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标兵”和“服装设计师”称号。一个服装设计师需要打拼五年以上才能获得的技能职称,却被刚从我院毕业的刘旋旋捧回,在业内实属罕见。
彭颢善老师,霓裳世界的设计者与耕耘者,为指导刘旋旋备战服装设计省赛、国赛,由“金牌教练员”变成了“王牌陪练员”。
“如果我说服装上哪个造型不够美,还可以再想办法修改一下,他一定会去钻研,反复去尝试直到我满意为止。”彭颢善说,为了设计参赛的服装,刘旋旋和他将设计室当成了宿舍,“好几次,十点以后学生宿舍关门了,我们师徒俩都睡在了设计室里。”
这也许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作为红船旁的高职院校,我院始终坚持以红船精神为引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和使命,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国际视野、创新创业能力的“红船工匠”。
依托名师、大师工作室等一批工匠培育基地和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创新传统技艺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建设蓝印花布、海宁皮影、硖石灯彩等区域特色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聘请全国劳模姚海根、省技能大师张利华等大师名家传艺育人。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将劳动服务学分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健全劳动实践体系,实施在校生千日劳动成长计划,让学生在挥洒汗水中提升匠能、锤炼匠心。
现代学徒制既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更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制度。2019年底,我院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
打造面向全国大中学生的思政教育“高地”
潮平海阔,千帆竞发。一座校园的不断发展,需要正确的精神指引和激情澎湃的正能量。
我院地处党的诞生地,有着独特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借资源优势打造思政教育高地,是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正如校党委书记方俊良所说,“我们有责任、有底气、有信心在思政课建设上创成果、出经验、作表率。”
学校党委全面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党委书记带头讲好以“红船精神照亮青春奋斗梦想”为主题的思政第一课。
我院坚持育才先育人,以嘉兴的红色擦亮学生鲜亮底色。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精心设计教育载体,创新教学方法,组建教授、博士领衔的高水平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和“四史”宣讲团,打造线上线下思政精品课堂。组织开发南湖革命纪念馆、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等30个校外“四史”专题教育实践基地的主讲内容和教学手册,不断丰富实践环节的思政教学内容,让学生既能在学校的“大课堂”里受教育,又能在校外的“大舞台”上受熏陶,引导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拼搏进取、奉献社会的价值追求。
作为一所红船旁的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弘扬红船精神,我院启动建设嘉兴市红船精神教育实践中心,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红船精神教育实践基地、思政教学改革创新阵地、革命精神研习游学园地、红船文化品牌传播中心。
根据定位,该中心与浙江红船干部学院、浙江红船精神研究院、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错位发展,以“1+X+C”为模式,“1”即一个中心,“X”即若干个校外实践基地,“C”即云端课堂。该中心集教育性、科技性、时代性、实践性、互动性于一体,面向全国大中小学生开展红船精神研习。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新的奋斗中书写。回望我院的昨天,树大根深,承载起职业教育的重任;放眼我院的今天,奋斗不息,书写出一个个职教学子成才的动人篇章;展望我院的明天,逐梦匠心,描绘职业院校持续发展、砥砺奋进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