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嘉兴日报》2021年9月22日第5版
撰文 付梦婕
共同富裕根本靠发展,关键靠统筹,基础在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大有可为。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普惠、加快“扩中”“提低”的破题之举;是解决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基础;是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的有力武器。
澳门太阳集团城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的公办高职院校,坚持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综合类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在人才培养、创业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显著。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部署,澳门太阳集团城党委高标准制定了8大工程、落实30项举措、细化80个项目,全力服务嘉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
“作为红船旁的公办高职院校,我们肩负着打造区域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高地、保障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重要使命,肩负着助力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的时代重任。这是我们面临的‘时代大考’,也是‘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发展前景。”澳门太阳集团城党委书记方俊良表示。
聚焦“增强适应性” 实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
近年来,保障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是实现产业现代化继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大共富“蛋糕”的关键基础。我院瞄准区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层次上移的新变化,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导向,着力实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大共富“蛋糕”保障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专业设置紧贴地方产业。坚持走与区域产业深度对接的路子,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出台《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服务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万亿”时尚产业,打造工业互联网、时尚设计2个“标杆”专业群;服务嘉兴建设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硅谷”,建强智能制造、现代农业2个“重点”专业群;赋能嘉兴“三城一地”城市发展、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服务浙江打造国家现代商贸示范区,面向嘉兴千亿级外贸产业,充分挖掘红船起航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做精城市建设、现代商贸、文化旅游3个“优势”专业群;服务嘉兴打造长三角航空联运中心和轨道上的嘉兴,擦亮“互联网+”高地金名片,落实“健康嘉兴”行动计划,培育航空轨道、网络空间安全、生命健康3个“紧缺”专业群。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精准衔接,人才链与产业链高度匹配。
人才培养紧扣岗位要求。对接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要求,我院坚持“把学校办到企业,把企业办到学校”,推进校企“双元”育人。牢牢牵住人才培养方案“牛鼻子”,通过深化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岗课赛证融通”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车间变课堂,把学生变徒弟,重构职场化教学环境,开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增强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实现“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是能手”的培养目标,提升协同育人成效。2020年学校教学业绩考核跃居全省51所高校前6,毕业生就业率高居全国高职院校百强榜第八,全年3次校招供需比均超过1:10。
专创融合紧盯未来“智”造。依托创新创业科技园、“两岸小镇·青创菁谷”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建好无人机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15个,建成嘉兴乡村振兴学院等创业培训载体8个。创新“校企协同、两岸共建、师生共创”的创新创业模式,建设和培育了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学生适应未来“智”造产业需求,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打造“融合生态圈” 注入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是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和现代化先行的强大动力,也是促进物质基础更加富裕、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的根本保障。澳门太阳集团城全面推进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全方位战略合作,形成了多元共建、协同共管、成果共享的高水平政行企校“融合生态圈”。
多元共建,打造“战略共同体”。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学校按照“资产纽带、多方参与、共同投入”的合作原则,联合区域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企业,发挥地方政府专项政策的引导作用和行业部门的指导作用,创新共建投入模式,强化校企协同,建成“北斗·5G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41个,立项建设省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50项,合作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和示范基地13家,牵头组建的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单位。
协同共管,打造“治理共同体”。按照“共建共管”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各方参与的民主决策组织和协调机构,持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增强内部治理能力。通过建立产教融合载体建立理事会等协同组织,共同制订管理制度明确校企双方管理职责,规范日常运行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不断提升规范化水平和运行绩效。
成果共享,打造“命运共同体”。目前,我院紧密型合作单位增至280家,共同组建“2022亚运卫士”班,服务国家和省、市“护网行动”;联合开展职业X证书培训和考评21个,平均通过率达77.2%;完成“北斗兼容GPS卫星导航接收天线”等省市科研项目15项,制订行业标准4项,取得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为企业参与北斗3号全球导航系统项目发挥重要作用;建成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研究院等8个研究机构,创立的两个重点实验室成功获得2021年嘉兴市重点实验室(A类)认定,集团化办学和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媒体上专题报道。
覆盖“全生命周期” 职业技能培训助推“扩中”“提低”
“扩中”“提低”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为社会大众提供“终身可学、受用终身”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拓宽中低收入人群增收渠道、构建橄榄型社会的破局之力和保障之基。近年来,澳门太阳集团城着力打造全生命周期的职业技能培训高地,拓宽职业技能培训渠道,加大面向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低收入岗位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高收入就业。
做强职业技能培训“双子星”。升级做强嘉兴市数字化人才培训中心和嘉兴市公共实训中心,构建“三级”培训网络,实施“1+9+N”组织架构,不断强化绩效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职业培训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加大扩招力度,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提升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高就业质量,2019年至今累计扩招1412人。
打造高端技术技能培训“十大品牌”。紧扣嘉兴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重要企业紧缺岗位需求,聚焦农创客、农业带头人、新兴产业从业人员等对技术技能升级的迫切需求,建立起“一院一品”培训品牌,精心打造“数字农业”“网络安全”“未来建筑工匠”“无人机植保”“跨境电商”等十大培训品牌,采用“模块化”“菜单式”“订单制”培训模式。近两年,累计开展农创客培训、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培训、无人机使用技术培训等380余班次,服务37000余人次。
搭建“两院一行”终身学习“立交桥”。以“嘉兴学分银行”为载体,建立终身学习档案库,开发区域学分对接转换平台,打通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互认阻碍。以“社区教育学院”为依托,完善全市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和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开展精准培训。以“退役军人学院”为延伸,举办成人高考考前辅导,退役军人、辅警学历教育,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等培训班15期,累计培训1040余人次,努力创造“再就业”机会,全面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打好“职教帮扶牌” 夯实乡村振兴均衡富庶基石
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而职业教育是赋能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的有力武器。近年来,澳门太阳集团城充分发挥70多年“涉农人才”培养积淀优势,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靶向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依托首批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嘉兴市农民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打造“学历+技能+创业”模式,联合培养“高端化、本土化、精英化”新农人、农创客,连续招收十三届农民大学生1200余人。加强涉农学科建设,优化升级一批新兴涉农专业群,扩大涉农专业群面向区域乡村社区、基层单位的产教融合,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年涉农培训达2万人,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激发高素质农民群体增收潜力,助力强村富民。
送技到田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优势,组建6支由博士、教授、专家领衔的技术服务团队,精准对接各镇、各村、各项目,加强农业产业科技研究成果转化,引导教师队伍把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持。围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文旅跨界融合。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年均开展红船精神进社区、优秀文化传承等学习活动1000余场,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
结对帮扶开拓富民增收新路子。深化“红船领航 职教帮扶”工程,构建“三级联动、六院一体”的职教对口帮扶责任体系,实施“一院帮扶一县”,形成职教帮扶的长效机制,通过“智力帮扶”“教育帮扶”“科技帮扶”“消费帮扶”,开拓农民增收、共同富裕的职教帮扶新路子。其中,“专家服务泸水市乡村振兴发展行动计划”列入人社部脱贫攻坚项目,得到云南省委领导批示肯定;“红船领航”职教帮扶团队获浙江省教育系统“最美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相关做法经验被省政府《信息专报》采用,被浙江电视台专题报道。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需要推动区域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本科教育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促进城乡融合、拉动改善就业、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手段。面对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的全新使命,我院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纵深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办学保障要素优化,全面推进学校“做大做强、升本创大”工作,打造区域高水平现代职业教育高地,保障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努力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良好局面,让每个人都能成为共同富裕的直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共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