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校党委书记方俊良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赓续红色血脉发挥职教优势——嘉兴职院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在服务共同富裕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澳门太阳集团城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的公办高职院校,坚持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综合类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才优势,高标准制定八大工程、落实30项举措、细化80个项目,全力服务嘉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
聚焦“增强适应性”,实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
瞄准区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层次上移的新变化,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导向,着力实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保障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
专业设置紧贴地方产业。坚持走与区域产业深度对接的路子,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系统布局工业互联网、时尚设计、智能制造等十大重点专业群,服务数字经济“一号工程”、长三角核心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等重大建设,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精准衔接、人才链与产业链高度匹配。
人才培养紧扣岗位要求。对接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要求,坚持把学校办到企业、把企业办到学校,推进校企“双元”育人。通过深化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车间变课堂,把学生变徒弟,增强人才与岗位匹配度,实现“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是能手”的培养目标。
专创融合紧盯未来“智”造。建好创新创业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创新“校企协同、两岸共建、师生共创”模式,培育一批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适应未来“智”造产业需求,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打造“融合生态圈”,注入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全面推进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全方位战略合作,形成高水平政行企校“融合生态圈”。
多元共建。充分发挥校企优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按照“资产纽带、多方参与、共同投入”的合作原则,创新共建投入模式,建成“北斗·5G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41个,立项省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50项,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和示范基地13家,牵头组建的嘉兴市欣禾职业教育集团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单位。
协同共管。按照“共建共管”原则,建立健全各方参与的民主决策组织和协调机构,持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增强内部治理能力。通过建组织、定制度、抓运行,不断提升规范化水平和运行绩效。
成果共享。紧密型合作单位增至280家,共建“2022亚运卫士”班,服务国家、省、市“护网行动”;完成“北斗兼容GPS卫星导航接收天线”等省市科研项目15项;建成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研究院等8个研究机构,创立的两个重点实验室获2021年嘉兴市重点实验室(A类)认定。
覆盖“全生命周期”,职业技能培训助推“扩中”“提低”
着力打造全生命周期职业技能培训高地,面向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企业职工等群体开展技能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高收入就业。
做强职业技能培训。升级嘉兴市数字化人才培训中心和嘉兴市公共实训中心,强化绩效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职业培训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加大扩招力度,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提升企业职工职业技能。
打造高端技术技能培训。聚焦农创客、农业带头人、新兴产业从业人员等对技术技能升级的迫切需求,采用模块化、菜单式、订单制培训模式,打造数字农业、无人机植保、跨境电商等十大培训品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以“社区教育学院”为依托,完善全市社区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和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开展精准培训。以“退役军人学院”为延伸,举办辅警学历教育、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等培训班,提高“再就业”能力,创造“再就业”机会。
打好“职教帮扶牌”,夯实乡村振兴均衡富庶基石
充分发挥70多年“涉农人才”培养积淀,全力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靶向培养。依托首批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嘉兴市农民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连续招收13届农民大学生1200余人,联合培养“高端化、本土化、精英化”新农人。加强涉农学科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年涉农培训达两万人次,激发高素质职业农民增收潜力,助力强村富民。
送技到田。组建博士、教授、专家领衔的技术服务团队6个,精准对接镇、村、项目,加强农业产业科研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持。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三年行动计划,年均开展文化活动1000余场,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
结对帮扶。深化“红船领航职教帮扶”工程,构建“三级联动、六院一体”对口帮扶责任体系,从智力、教育、科技、消费等方面开拓职教帮扶新路子。“专家服务泸水市乡村振兴发展行动计划”列入人社部脱贫攻坚项目;“红船领航”职教帮扶团队获浙江省教育系统“最美志愿服务组织”荣誉。
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嘉兴职院深刻体会到:服务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是推进“扩中”“提低”、构建橄榄型社会的保障之基,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亟须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