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推进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凝练和打造以红色文化为鲜明底色的校园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今年,学校党委决定在全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年”活动,实施红色文化建设、红船工匠文化建设、劳动文化建设、廉洁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建设“五大工程”,以文塑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充分激发广大师生的文化传播动力和创造活力,建设具有“红色文化为育人底色、红船工匠文化为办学特色”的嘉职校园文化,为学校“双高”建设、升本创大、蝶变跃升、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动力。
红船载初心,劳动富韶华。3月18日下午,我院隆重召开“弘扬劳动精神·喜迎建党百年”劳动教育推进大会,对学校劳动教育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推动全校师生以更高的认识、更新的理念、更好的状态、更硬的举措、更实的作风,进一步抓好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党委书记方俊良出席大会并讲话,党委副书记、院长赵云,校领导沈建龙、汪明华、庄应强、楼平等参加会议。
方俊良指出,过去一年多来,学校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劳动教育放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突出位置。以“红船领航,铸魂育人”为契机,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积极探索具有高职特点的“劳动思政实践育人”新模式,建立了一批制度、涌现了一些典型、形成了具有嘉职辨识度的经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校组建的“探百年历史·觅秀松印记”劳动实践团队,荣获2019年省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大赛十佳团队提名奖和“2019年百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称号;以“春泥计划”“双百双进”为主阵地,“勤禾”教育关爱服务团针对农村未成年人和留守儿童,长期开展精准关爱志愿服务,“勤禾润苗”劳动公益课堂系列活动被人民网、中国文明网、浙江新闻等媒体报道和转载,该项目被评为2019年“浙江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嘉兴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勤禾志愿服务总队”连续5年被铁道部评为春运先进集体;今年1月,智能制造学院45名青年学子勇担使命,把握机遇,踊跃报名留“嘉”过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加西贝拉企业复工复产,展现了新时代年轻学子的“硬核”担当。
方俊良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我们必须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也是我校建设“双高”学校、“升本创大”的起步之年。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我们开展加强劳动教育的推进工作,既是回应总书记的深厚期望,也是履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使命,最终的价值旨归还是回到育人工作的本质,以高质量的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方俊良要求,学校要进一步学好用好劳动教育育人载体,发挥好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劳动育人体系。他分别对全校师生、全体同学、全体教师提出了期望和要求。
第一,全校师生要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新时代全面加强劳动教育,不仅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源泉,同时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强劳动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是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坚持的重要育人原则。立足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繁荣的必然选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时代新人之“新”,在于新时代青少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使命,这对青少年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是劳动者的时代、奋斗者的时代。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
加强劳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劳动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一切成功的奠基之石,加强劳动教育是实现成长成才的应有之义。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它不仅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还贯穿并作用于其他四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必修课”“基础课”。劳动不仅是对知识教育的补充,其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内容。在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之外,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是知识建构的重要过程,也是健康健全人格培育和塑造的有效方式。劳动还可以锻炼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在劳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劳动创造美”的审美愉悦。
加强劳动教育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有效路径。劳动一直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要实现奋斗目标,开创美好未来,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人世间的美好生活,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创造性劳动才能铸就。培养学生爱劳动、会劳动,以劳动为荣,正是引导学生成为一名优雅生活者、问题解决者的良好途径。某种程度上来说,同学们能够认认真真地把寝室、教室、实训室打扫干净,比学会一门专业课程对人生的意义更大。因为这种从实践中掌握的习惯和意识,将伴随一生、影响一生,不经意间就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这方面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们的学生不但要通过劳动掌握扎实过硬的技术技能,激发自身的创新活力,还要通过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全体同学要强化自觉,切实提升参加劳动教育的成果成效。既要立志“扫天下”,也要努力“扫好一屋”;要有实干兴邦、技能强国的责任感,发扬“红船精神”“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教育,在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中培养劳动意识、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要以劳树德,树立时代新人的勤劳美德。勤劳的核心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累,要求做事时尽心竭力、孜孜不倦。要做到尽心竭力,就不能偷懒,最基本的就是诚实劳动、踏实劳动。要孜孜不倦,从不懈怠。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劳动的辛苦都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勤劳的人而言,对劳动的热爱执着以及对于劳动价值的深刻体会,使得他们能够克服并超越这些身心苦累,所以他们参与劳动的热情从不消失,并不因此而走向怠惰放弃。从古至今,那些广受赞誉的人,都是“习其苦”“安其苦”并且常常以苦为乐的,同学们要向这些人学习。
要以劳增智,增强劳动生产的专业知识。要认真学习劳动理论课程,掌握劳动专业知识,特别要注意学好用好与劳动生产相关的知识和劳动安全知识,也要学一些劳动法律知识。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技能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这其中,劳动知识的学习不可或缺,尤其是要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学习,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学养基础。未来产业发展需要的是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养基础不打扎实,一旦产业升级,就容易被淘汰。
要以劳健体,强健干事创业的良好身体。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这是这项教育的特殊之处。同学们不要在劳动实践中珍惜力气,反而要趁着年轻,多出出汗、多发发力,适当的体力劳动有助于强身健体,大家要在年轻的时候把身体锻炼好,为将来干事创业打下坚实的身体资本。
要以劳育美,培育物质精神的幸福之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在精神层面上,劳动还能带给人们丰厚而持久的幸福感。当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以真诚的劳动,把寝室打扫得干净整洁、窗明几净,那就是一种幸福之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出自豪感和成就感。同学们要在劳动实践中多去感受这种幸福之美,去感受劳动带给你的审美愉悦和精神快乐。
要以劳强能,强化守正创新的专业技能。要在生产劳动教育中不断加强专业本领的锤炼。到企业里实习实训,要虚心向企业师傅学习技能,认岗要早、跟岗要快、顶岗要会。在实训过程中要多看、多学、多想、多练,把技术学懂、学通、学透,还要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问题,努力做一个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创新活力强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第三,全体教师要主动作为,奋力打造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嘉职名片”。步入“十四五”开局之年,全体教师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劳动教育的总要求、教育部关于劳动教育的总部署。要总结盘点过去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今后工作做一个梳理和计划。要把开展劳动教育与2021年学校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规划,与学校“双高”建设要求和“升本创大”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在劳动教育内容选择上要突出“质”与“量”并重。一方面要保证劳动教育的“量”。要丰富劳动教育的实践形式,建立起实训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等一系列劳动实践项目。要加快建设劳动理论课程,开发能有机融入专业课的“劳动+”系列化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劳动理论课的内容供给。另一方面要提升劳动教育的“质”。开展劳动教育既要注重劳动知识、技能学习,更要善于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红船精神有机融入劳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通过深化“劳动+专业”教学改革,优化“劳动+专业”课程设置,充分发挥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特长。比如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建立有代表性的劳模、工匠资源库等。
在劳动教育资源供给上要突出“内”与“外”协同。一方面要对“内”挖潜力。结合劳动教育做实“卓越工匠”培养工程,以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等培养为核心,融入专业劳动技能训练,强化专业劳动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相结合。挖掘学校专业特色,组建设备维修、园艺栽培、宠物饲养等劳动教育型社团,加强专业劳动实践,通过劳动技能节、劳动文化节、专业劳动实践课等多元载体,在专业化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对“外”开资源。用好产业学院平台,加强与合作企业行业协同开展劳动教育,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的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积极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建立劳动教育联合体,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构建一个优势互补并良性循环劳动教育生态圈。
在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上要突出“知”与“行”合一。要建立科学合理、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标准,既要有劳动教育理论课的考核,也要有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确保劳动教育内容不走样、目标不跑偏、课程可操作、评价可衡量。一方面是注重对“知”的评价。要注重学生对劳动教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认知,尤其是对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把握的好坏。评价方式可以通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笔试与口试,依其获得学历证书和取得的“1+X”职业技能证书,进行量化评价。另一方面注重对“行”的评价。将学生参加一般劳动实践的表现情况,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成果水平,参加重大社会活动的贡献程度,参加各级职业技能大赛的获奖情况等纳入评价体系。
在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上要突出“紧”与“实”兼顾。相关部门、各二级学院要成立劳动教育的项目团队,要组团化研究、项目化管理、目标化评估、组织化推进。一是组团合作要紧,开展劳动教育的教科研工作要形成团队合力,避免单兵作战、各自为政,要以团队的力量共同打造高质量的劳动育人成果。二是目标评估要紧,要制订任务清单,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锚定目标、挂图作战、定期评估,确保任务按时按期完成。三是项目管理要实,项目团队要强化沟通,做到一周一碰头、一月一研究、半年一评估、一年一总结。要建立近期、中期、长期规划,做好任务分解,明确节点、责任到人。四是组织推进要实,各部门、各二级学院要发挥主体作用和业务优势,将劳动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抓实抓细,对项目团队的工作给予有力保障。
大会分“劳动筑梦获真知”“真知笃行话劳动”两个阶段进行,先后为6个“劳动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授牌、为20位“学生劳动实践标兵”颁发荣誉证书,现代农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时尚设计学院作劳动教育典型经验介绍,学工部介绍澳门太阳集团城“五个一批”劳动教育制度,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获奖代表汇报发言,校团委、学生会发出了宣读《奋斗新时代劳动最光荣》倡议书。
“劳动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授牌
“学生劳动实践标兵”颁发荣誉证书
“学生劳动实践标兵”颁发荣誉证书
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及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图文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摄:付梦婕、周文颖 审核:王音 主编:沈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