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我院召开“共同富裕”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肩负起红船旁公办高职院校的政治担当和时代责任,服务嘉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党委书记方俊良主持并讲话,党委副书记、院长赵云等党委班子成员出席。
会议指出,要学深悟透,强化服务共同富裕的使命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奇迹,开启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定题、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这篇重要文章贯通历史和现实、结合理论和实践、立足国际和国内,深刻透彻阐明了促进共同富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是新的历史阶段为人民谋幸福的政治宣言,是共同富裕理论创新的开创之作,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引。作为全市唯一的公办高职院校,我们要把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充分认识促进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促进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原则要求,吃透精神实质,把握实践要求,不断强化服务我市扎实推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的使命意识。
会议强调,要找准坐标,理清服务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
共同富裕,根本靠发展,关键靠统筹,基础在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最为紧密的类型教育,是促进教育普惠、加快“扩中”“提低”的破题之举;是解决技术技能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基础;是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的有力推手;是促进教育公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以来,我院第一时间出台《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范城市30条若干举措》,印发责任分解清单,细化8大工程、30项举措、80个项目,相关做法经验得到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关注,被《教育参阅》刊载、《教育之江》报道。
“扩中”“提低”是推动共同富裕最具标志性的重大任务,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牵动性改革,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创新性工作。作为我市高等职业教育的龙头,我院要找准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坐标方位,抓住“扩中”“提低”这个改革的“牛鼻子”,明确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师资、专业、人才、资源等方面优势,在推进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上精准发力。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校企合作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保障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乡村振兴,提升低收入群体的职业技能迭代升级,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拓宽增收渠道,促进高质量就业、高收入就业。通过开展共同富裕理论研究,依托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共建的平台载体,积极承接项目,形成一批课题项目,充分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为服务我市扎实推进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要求,要落实举措,扛起服务共同富裕的责任担当。
(一)聚焦“增强适应性”,按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加速键”
保障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是实现产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大共富“蛋糕”的关键基础。要瞄准区域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层次上移的新变化,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导向,着力实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一要紧扣地方需求,增强专业设置匹配性。坚持走与区域产业深度对接的路子,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做强做优工业互联网、时尚设计、智能制造等十大重点专业群,实现专业群与产业群精准衔接,人才链与产业链高度匹配。二要紧贴岗位实际,提高人才培养契合度。对接新业态、新技术、新岗位要求,坚持“把学校办到企业,把企业办到学校”,重点构建一批产业学院,深化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双元”育人,实现“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是能手”,定向培养高质量人才。三要紧盯未来发展,打通职教本科全链条。大力推进本科职业教育办学进程,分批次申办职教本科专业。要抓紧按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标准,集聚优势资源,在师资配置、实训设施、课程开发、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系统谋划、全面发力。
(二)打造“融合生态圈”,奏响政校行企多元育人“协奏曲”
产教融合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以多元协同育人为载体,培养能够引领和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要全面拓宽校企合作渠道。稳步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畅通产教供需对接渠道。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在现有桃园数字学院、北斗5G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的基础上,探索推进股份制现代产业学院。二要持续推动政校行企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与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着力打造“战略共同体”“育人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建成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形成区域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全国典范”。三要深化校地合作“市域一体化”。与地方政府、县(市)优质中职学校深入对接,提升纵向贯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海盐学院建设,探索构建“1+X”办学体系,为我市构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作出示范。
(三)提升“社会服务力”,答好“扩中”“提低”均衡富庶“必答题”
“扩中”“提低”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社会大众提供“终身可学、受用终身”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增值赋能,是职业院校的时代使命。一要建立建强科创平台,服务产业走向高端。创立“行业+学校+若干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一批中小微企业”(1+1+X+N)合作模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为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推进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立体化、精准化的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体系,研究建立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进一步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二要持续深化继续教育,加快打造“全生命周期”职业技能培训高地。健全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体系,加强四级网络和学分银行建设,搭建市民学习“立交桥”,通过“终身教育”,为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企业员工等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提供学习平台和提升通道,帮助他们通过培训学习实现技能跃迁升级,实现高质量就业,从而跨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三要充分发挥“一校两院”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建设。面向农民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农业从业人员等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打造特色培训品牌;组建博士、教授、专家领衔的技术服务团队“送教下乡”“送技到田”,为乡村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提供“靶向”技术服务;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联盟,打造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示范地;深化“红船领航·职教帮扶”工程,以对口地区需求为导向开展精准协作,开拓职教帮扶新路子。
党委委员、副院长张红宇,党委委员、副校长庄应强,二级学院负责人代表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全体中层正职及以上干部参加会议。(图文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摄:付梦婕 审核:王 主编:沈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