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业来说是一个“寒冬”,2009前三个月全国的纺织服装出口同比下降35.5%,大量中、小企业停产、倒闭;许多大企业纷纷减产、裁员甚至破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凭借着长三角地区及周边地区强大的纺织服装产业实体的生命力和我院学子历年来勤奋务实的良好形象,2009届纺织服装类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喜人,纺织服装的平均就业签约率达到了95%以上。特别是染整06,实际就业率达到100%,其它国际商务(纺织)、应用英语(纺织)、工业设计(纺织)、服装技术等6个班级的实际工作率也在95%以上。形成了“弱市不弱、强市更强”的喜人局面。
早在2008年12月份纺织与艺术设计分院专场招聘会和我院大型招聘会上,众多纺织服装企业的进驻,已经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当时是美国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纺织业的时候,也是许多国内企业纷纷减产、甚至破产的时候,但还是有许多纺织服装类企业前来招聘员工。特别是服装和染整两个专业,由于学生少、企业多,招聘会一开始就出现了许多学生被“抢购”的局面,以致到今年上半年行业复苏回暖,更多的企业前来招聘的情况下,出现了众多企业“无生可招”的尴尬局面,纺织与艺术设计分院也不得不承诺在09年底尽早开设07级纺织服装类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以满足这些企业下半年的人才需求。许多纺织服装企业早早预订了下半年专场招聘会的席位。
从今年纺织服装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院的毕业生深受欢迎,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三点: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行业优势
嘉兴是浙江省纺织行业的一个重镇,历来在当地的经济总额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比如濮院的羊毛衫市场,海宁的皮革市场,海宁许村的家纺市场,桐乡崇福的裘皮市场,王江泾、盛泽的化纤面料市场,嘉兴的茧丝绸市场等都是全国大型纺织专业市场,产品遍布全国甚至全世界。同时也聚集了大量的生产企业和相关企业。在平湖,“出口服装三分天下,其中一分在平湖”,平湖拥有全国最大的外贸服装生产基地。这些大型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对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从而产生了连续几年的纺织服装类学生“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
二、纺织服装企业的全面转型,需要大量的纺织服装专业人才
面对危机和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在应对之余也痛定思痛,看到了当前纺织服装企业技术落后、管理手段单一、产品开发能力不强等种种弊端,看到了加快企业转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更看到了人才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今年在纺织服装企业招聘员工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较以往不同的现象——“招聘储备干部”。企业希望把大学生引入企业进行培养后能接替现在的一些中层干部,因为这些干部大多是从车间的工人中选拔出来的,虽有吃苦耐劳精神但知识层次不高,创新能力弱,难以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新陈代谢”便成为必然。所以,今年2009届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大多被作为中层干部来培养,这使得学生们拥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三、我院学生良好的专业综合能力
多年来,我院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出发,遵循学生“愿意学、学得会、用得上”的原则,致力于“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个目标,纺织与艺术分院以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校企专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校企业合作开发教材)、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资78万元把服装生产流水线、服装研发中心引入中心实验室,投资56万元把染整测配色系统、纺织品检测中心等项目引入中心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嘉欣丝绸集团、海宁经编园区、嘉兴富绢制衣有限公司、嘉兴嘉怡制衣有限公司、嘉兴良友集团等十多个大型企业或园区作为学生顶岗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四大建设”为抓手,为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多种真实的职业岗位技能训练搭建了良好的平台,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的工作流程对接,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快、更早、更好地融入到用人单位并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现在,濮院、洪合羊毛衫行业中心,经编产业园区,嘉兴经济开发区等地的众多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向分院表达了培训、产品研发、人才招聘、订单培养等合作愿望,可以预见,未来的纺织服装专业的学生们的就业前景将更广阔!(纺艺分院:高慧英)

2008年分院专场招聘会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