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内页

顶部连接

  • English

2022年度澳门太阳集团城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发布人:继续教育学院资讯来源: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23-06-29 20:16:46点击数量:

澳门太阳集团城继续教育发展

2022年度报告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澳门太阳集团城是嘉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是全国首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A类建设单位、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学校、省高校党建“四个融合”行动试点单位、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文明单。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42亩,设有10个全日制二级学院,42个招生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300余人。

学校依托“一校两院双基地”优势,超常规开展各类职业培训,规范开展面向社会人员的技能认定,构建“三级联动、六院一体”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实施“红船领航”东西协作工程、山海协作工程,开展面向嘉兴本地以及结对地区的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行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二)继续教育总体规划与办学定位

学校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发展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五年发展规划。2021年被省教育厅核准的《澳门太阳集团城章程》中,明确了学校关于继续教育的办学职能,即“开展各类型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技术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工作,为社会人员终身教育提供服务。”同时明确“学校支持和鼓励二级教学单位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对外合作,扩大社会影响、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办学能力和办学实力。”

学校全面推进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出台《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制定《继续教育“十四五”专项规划》,提出学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打造区域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在职员工继续教育学习中心”,实现“学历提升、技能培训”齐头并进和“提高质量,创建品牌”的目标。明晰了学校继续教育的办学定位:一是提升学校专业辐射力的重要载体;二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三是增加办学经费的重要渠道。

(三)学校继续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机制

学校增设继续教育部代表学校行使对全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归口管理工作,专门设立继续教育学院,由学校副院长分管。配备继续教育学院院长1名,副院长2名,主要承担成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认定以及服务乡村振兴等职能。下设学历继续教育中心、职业培训中心、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学校十个全日制二级学院配备1名中层领导分管继续教育工作,并配备培训办主任和干事各1名,具体实施职业培训、技能认定等业务工作。

通过多年的实践,学校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继续教育运行体制机制。一是逐步推进“管办分离、目标考核、评价激励”工作体制机制;二是建立各二级学院的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目标责任制考核的评价机制;三是建立继续教育学院负责统筹协调,各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参与的运行体制和财务分配向办学主体倾斜的激励机制。

二、专业设置

(一)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以全日制专业为依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紧贴现代服务高质量发展目标,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12个专业。具体如下:

澳门太阳集团城2022年招生专业一览表

序号

专业

序号

专业

1

旅游管理

7

食品质量与安全

2

数控技术

8

计算机应用技术

3

计算机应用技术

9

电子商务

4

现代纺织技术

10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5

电气自动化技术

11

机电一体化技术

6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1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二)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调整情况及思路、进展

学校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地方经济需求、区域产业转型发展,对原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进行适度调整,删减了历年招生人数极少、社会影响较小的应用电子技术、酒店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个专业,优化了专业布局。今后,将根据历年招生情况,适度有序增加或删减学历继续教育招生专业。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及调整情况

学校依托专业群、产教融合等优势,结合在职人员技能与学历双提升需求,科学合理确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探索灵活多样、适应成人在职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制订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发展性,探索教育、人才、产业、创业相衔接,注重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今后,学校将继续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工作指南》的要求和程序,及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三、人才培养

(一)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1.总体规模

    2022年,学校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共计510人,其中新招学生376人。在读学生510人均为省内汉族学员。毕业生1183人,

毕业后就业1169人,占98.8%,主要从事纺织加工、互联网、工商、财务等相关行业。各专业在校人数、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比例如图(见PDF文档)。

2.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基本情况

学校坚持规范办学,建立适应成人在职学习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切实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学校严格按教育部《校外教学点设置工作指引》,严控教学点设置,各教学点报名统一由学校牵头并进行资格审核

(二)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1.总体规模

1)职业培训

2022年完成各类培训基地申报10个,开发职业培训课程32门,培育特色培训品牌6个,承办市级职业技能大赛5场,开展各类社会培训410期,培训量达42078人次,116062人日,较去年分别增长23.38%和41.86%,培训规模达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的3倍以上,完成培训营收1097万元,较去年增长41%,双双创历史新高,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指标。

2)技能认定

2022年成功立项省人社厅5个技能人才专家评价基地,同时依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分支机构的13个职业认定资质以及市级3个职业认定资质等,面向社会人员开展服装制版师等22个职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成了9421人次的技能认定,助力打造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

3)服务乡村振兴

学校紧密对接乡村经济发展需求,联合农业科研院所、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资源,互补优势,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校政行企多方协同的乡村振兴服务新模式,全面助力四川、新疆等结对县以及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

2.管理模式

1)培训模式

按照“多层次、高质量、宽领域、大规模”四个维度优化顶层设计,构建“校、院、企”三级培训组织架构,不断完善“项目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的培训体系,持续优化运行、管理、激励、考核四大培训机制。

2)技能认定模式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非学历教育施行“管办分离”的工作要求,构建了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继续教育学院统筹协调、二级学院主体办理的技能等级认定管理工作机制,形成“领导中心+管理中心+认定中心”的认定体系布局。

3)服务乡村振兴

学校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继续教育学院统筹协调、二级学院组织实施的“三级联动、六院一体”责任体系。发挥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嘉兴农民学院和嘉兴乡村振兴学院等平台优势,以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为目标,建立了“一院对接三地”的精准服务机制。

3.培训项目(见附件2)

4.公益项目

与嘉兴市教育局合作,共建嘉兴职业体验中心,组建教授、博士、高级工程师领衔的师资团队,开发网络管理工程师、建筑工程师等31门职业体验课程,面向市本级青少年及中小学生,广泛开展职业启蒙、职业体验等教育活动,参与6974人次。

(三)非学历教育检查整改情况

1.培训整改情况

一是打造以红船精神、乡村振兴、数字赋能、共同富裕为龙头的四大特色培训项目,打造培训品牌。二是通过“政府主导、学校实施、企业协同”多方合作建立新的育人机制,探索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三是搭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平台,完善“项目化”培训管理体系。四是采用“一课多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组织形式,打造“模块化”培训课程。五是组建由教授、博士领衔,行业企业名师大师、生产和管理一线带头人等组成的创新团队,培育“本土化”师资团队。

2.技能认定整改情况

一是制定学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管理办法》等多项相关制度,健全“全链条”技能等级认定管理机制。二是依照上级文件精神,创新设计“报名实施统一平台、题库建设统一开发、考试考务统一组织、认定证书统一发放、管理办法统一制定”“五统一”工作法,实施“全方位”技能等级认定过程评价三是明确“管”“办”职责,探索建立问题查处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三层级”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监督,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公信力。

四、质量保证

(一)制度建设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举办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精神,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继续教育规范办学管理体系,先后出台《澳门太阳集团城继续教育学院教学工作规范》《澳门太阳集团城函授站教务管理规范》《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继续教育(非学历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政策文件。

(二)师资保障

1.培训师资

实施培训师资强基计划,合力培育专兼结合的培训专家团队,致力于打造职业培训名师库,将培训师资队伍培养成实践操作技能强、研发创新水平高、应用转化成果多的高水平“技师”,有效提升培训师资队伍的应用技术创新能力。

2.学历继续教育师资

2022年,共聘任学历继续教育教师32人,其中校本部副高及以上在职专业教师为主,严格把关校外教学点的教师聘用,任课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3%,中级职称教师占67%;本科及以上学历98%,硕士及以上学历占58%。

(三)管理人员配备

学校现有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人员6名,学历继续教育管理人员6名,均具有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学历继续教育共设2个校外学习中心,按要求配备招生、教学教务、班主任辅导员等,两中心共计管理人员14人。

(四)资源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资源建设,以“互联网+”“智能+”理念为指导,利用超星学习平台加强对学生线上线下学习全过程的管理。2022年,共有137门课程拥有网上教学资源。同时,学校也提供了丰富的图书资源,校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超过10万册,中文电子期刊19252种(册)、外文13704种(册),学位论文5291311篇(册)。

(五)合作办学及校外教学点

2022年,根据教育部、教育厅《关于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要求,学校对校外教学点进行了梳理和整改,清理了常年招生规模较小、管理薄弱的4个校外教学点,保留了平湖技师学院和杭州人才专修学校2个教学点

(六)信息化建设

加强继续教育学院门户网站建设,运维“嘉职培训”公众号,开发职业培训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培训状态数据采集机制,实现培训项目申报规范化、流程管理信息化、数据整理智能化、数据显示可视化。

(七)办学设施条件

学校设施设备完善,具备开展学历继续教育的各类条件。学校可用的办学场所面积14.8万平方米,专业教学实训用房场所面积8.1万平方米,可供使用的计算机8172台,录播、直播室面积2.86万平方米,教师教研办公用房面积0.86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面积2.6万平方米。

(八)经费保障

继续教育经费由学校统一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学校保障继续教育办学经费,列入学校年度预算。2022年度学历教育教育日常教学运行支出17.7万元,设备维护支出10万元,办公支出0.85万元。社会培训成本支出730万,技能认定成本支出26.1万。

五、社会贡献

(一)服务国家战略、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情况

1.服务国家战略、行业及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以红船旁高职院校的强烈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紧贴长三角一体化、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紧扣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历史机遇,聚焦政府购买服务、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训三大主攻方向,坚持提质扩容高增长发展,超常规扩大职业培训规模;坚持增值赋能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开展技能提升行动;坚持为党育人根本原则,服务强国兴军战略,做实做深退役军人教育与培训工作,2022年,学校作为全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代表在全国高职扩招退役军人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2.服务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情况

一是积极倡导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2022年举办各类学习活动进农村文化礼堂(含文化家园)1.2万场,参与学习居民达到71万人次,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二是持续推进社区和老年教育体系建设。2022年完成社区教育特色课程22门,立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28个。推进老年人智能技术日常应用普及工作,服务老年人总场次4216,总人次达17万多。三是加强省学分银行嘉兴分部建设,组织和指导各县市区各学分银行分中心及受理点按时完成预定任务,各类教育成果总数为137.65万个。

(二)继续教育资源面向校内、社会开放服务情况

学校与嘉兴市人社局、嘉兴市农业农村局、嘉兴市发改委、嘉兴市长三办、嘉兴市水利局、嘉兴市公安局、嘉兴市质监局、嘉兴市文旅局、嘉兴市教育局、嘉兴市妇联等单位深度合作,共建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乡村振兴学院、辅警培训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家庭教育学院等平台载体,着力打造政行企校联合培训共同体。

(三)对口支援帮扶情况

作为全国首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学校创新设计“一院对接三地”服务乡村振兴模式,牵头成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联盟,举办研讨会;经嘉兴市同意成立嘉兴乡村振兴学院新疆沙雅分院,选派2名骨干教师挂职新疆。采用“一院对接三地”模式,聚焦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举办东西协作、山海协作培训班7期,为景宁、遂昌、龙泉等地提供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26场次。《“一院对接两地”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成功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研究课题典型案例。乡村振兴“新农人”培养案例入选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会议材料,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致函给浙江省教育厅感谢学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的引领作用。《“三协同三直通培养“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在农业农村部科教司主办的《农业农村科教动态》上刊发。学校党委书记受邀担任《职教中国》栏目第83期节目主嘉宾,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领导就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深入交流。录制的专题片《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培养的职教方案》在中国教育电视片播放。《三产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新农人”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浙江省2022年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入围国家教学成果评审项目,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路径。

六、特色创新

(一)实践特色与模式创新

1.培训实践特色

“一校一联盟两院双基地”等载体,持续深化与省、市、县(市)区农业农村系统各单位合作,不断深化“红船领航 乡村振兴”2.0工程,面向基层农技干部、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青年农创客等主要群体,开展各类涉农培训129期,其中举办粮油技术、绿色发展等省基层农技干部培训班4期,葡萄产业、渔业“双强”高质量发展等市农村实用人才高级研修班15期,秀洲区高素质农民、海盐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桐乡市强村富民实用人才等培训班10期,动物防疫检疫、蔬菜育种等涉农技术培训67期。

2.技能认定特色亮点

学校面向社会人员开展纺织大类、网络与信息安全员、物流服务师、茶艺师、农技员、电工等工种的技能等级认定。通过定制式、跟踪式、清单式服务,高质高效推进职业技能认定工作。2022年完成各类技能等级认定9421人次,到款额40.2万,学校被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管理服务中心评为2022年度全省社评组织考核优秀单位。

(二)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

积极响应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谋划输出中国高职教育理念与技能,输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与品牌,拓展“中文+职教”培训新领域。扩大线上线下涉外培训规模。持续推动面向“走出去”企业外籍员工开展涉外培训,与麒盛科技、嘉欣丝绸等企业合作开展主题为工业互联网知识、数控技术、中国服饰文化、育种技术等17期培训,累计培训外籍人员1455人日,培训国别拓展到越南、缅甸、柬埔寨、英国、俄罗斯、埃及等三大洲的8个国家。

七、问题挑战

(一)面临的新挑战、新需求

1.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对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提供了新挑战。学校充分发挥73年的传统农学办学优势,围绕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推动学校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技能型社会建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认定工作提出了新需求。建设技能型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支撑。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工作承担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使命,成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同时也为创建继续教育品牌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契合度还不够高

原因: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逐步优化专业设置,办学专业与地方产业契合度不断提高。随着学校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招生范围逐步从面向全省延伸到面向全国,专业设置在考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招生形势的影响,体现地方特色的优势专业往往得不到快速发展,满足继续教育的教学基地、校本教材开发力度还不够。

2.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名师工程建设不够

原因:缺乏在本地区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教授。学校承担职业培训的名师数量不足,尤其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专职培训教师;专业的职业培训队伍建立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

八、工作考虑和建议

(一)发展思路

1.工作思路

继续教育工作将坚持“创新发展、协同发展、内涵发展”三大理念,定位“提质增效”发展方向,努力开拓新项目,不断优化发展结构,深化发展内涵,完善学历与非学历并举、校内与校外统筹、多渠道、多层次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2.工作目标

坚持红船精神引领,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脉动,紧贴地方产业发展新需求,构筑职教育训高地,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着力构建服务地方乡村振兴典范,全力争创全国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全民终身教育的标杆。2023年预期招收函授、自考学生400,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80000人次,技能认定10000人次,力争实现社会培训和技能认定收入5000万。

(二)工作举措

1.进一步优化办学结构,提高办学质量

全面落实省教育厅关于高校成人继续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强化函授站管理监督,推进函授信息化建设进度,促进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继续完善双元制办学招生,做好宣传工作,保持良好招生态势。以农民学院为载体,认真履行农民学院教学管理中心职能,继续打造以“本土化、高端化、精英化”农民大学生为代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品牌(本科段)。

2.超常规扩大培训规模,打造区域培训品牌

依托学校办学特色、服务平台以及职教集团办学优势,主动服务嘉兴当地产业、经济新模式、新业态转变需要,推动二级学院专业服务社会、服务产业发展,做优“政府购买服务”培训,做强“农业”主题培训,做好“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做精“安全”生产培训,做深“特殊”人群培训,做特“1+X”证书培训,做大各类社会服务培训,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建设,推动培训育人体系建设,推进“一院一品”品牌建设,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3.进一步规范认定流程,提高认定社会影响力

稳固现有认定资质,规范认定流程,严格执行认定项目协议签订制度,通过运用国家题库和国家考务管理系统,及时制定认定计划,严格考生报名申报、资格审查,遵守试卷保密制度,规范考前培训、认定实施、证书发放等管理工作,施行内部和外部监督,切实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评价质量,力争成为市属社会评价组织的排头兵。

(三)政策建议

1.建议加快推进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学历教育(函授、自考、远程、电大)、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学习成果认定和积累。

2.建议出台政策推动地方政府落实职业院校承担社会培训职能,将职业院校承担政府培训项目纳入对政府工作的考核。

3.扩大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种范围,满足应届毕业生考证需求,以证促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