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马信马、在马言马、在马行马”。机关党委第十二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旗定向,坚持党的引领,深化“红船铸魂·思政育人——三马三工程”基层党建模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教师带领学生代表,奔赴南湖革命纪念馆和湖心岛红船旁,体悟“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让红船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落地生根。


饮水思源,不忘来路。11月23日,澳门太阳集团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教师们带领航空与轨道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的学生代表,走出了校门,走进了南湖革命纪念馆,来到湖心岛红船旁,在极富教育意义的革命圣地开展红色研学活动。

在红船精神展厅,马院青年教师孙珍将课本中具体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社会历史现实相结合,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在讲解到红船精神的奋斗精神这一层要义时,孙珍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江姐江竹筠的故事,以英烈精神涵养奋斗情怀,以理想信念筑牢忠诚之基。江姐1939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特务所逮捕。国民党人想要从这位女共产党员的身上探听到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线索,但是江姐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她说:“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了我的头,但要组织是没有的,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敌人对江姐无计可施,最终恼羞成怒,将江姐残忍杀害,江姐牺牲时年仅29岁。通过江姐的故事,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奋斗精神体现在共产党人身上的则是前赴后继、英勇向前、投身革命;在新时代的今天,青年人更应饮水思源,坚持不忘初心,奋斗前行。


同学们随后坐船登岛,来到了湖心岛南湖红船旁。在红船旁,张怡然老师为大家重温了1921年南湖红船上发生的开天辟地的大事件。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共有13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8名党员,他们是一群想要改变中国命运的年轻人,当时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这群时代的弄潮儿聚集到一起开会,创建中国共产党,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想用马克思主义来拯救中国。

但是在纷繁复杂的革命中,在血与火的考验中,13位代表逐渐分化,有的坚持、有的牺牲、有的脱党、有的叛变。在他们中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坚定信仰,为革命奋斗终生,最终成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是毛泽东和董必武,毛泽东出席中共一大时刚好是28岁,一脚踩上了红船,便踏出了一片浪花,从湖南到南湖,注定了要将这个世界来个颠倒,一条小船上诞生了一个大党。

在课堂的结尾,同学们纷纷发言,其中智能制造学院郭瑞壹同学表示,新时代为我们青年提供了无限发展的人生际遇,我们生逢其时,大有可为、大有做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我们要善用红船精神,从中滋养初心、汲取奋斗精神,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做有信仰的青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争做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芒,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图文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孙珍 摄影:张怡然 编辑:赵远远 审核:唐黎 主编:顾玲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