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级学院: 为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与创新创强理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择业观和就业观,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根据往年省竞赛规则,结合我校实际,决定早谋划、早部署,并举办第十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暨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选拔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分类
大赛设两个类别,分别为职业规划类和创新创意类。职业规划类以培养生涯规划能力为目的,以选择具体职业就业为目标,创新创意类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目的,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为导向。
二、参赛对象
我校2019级、2020级学生。职业规划类作品以个人形式申报,创新创意类项目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申报(每个团队成员不超过4人),每个作品(项目)指导教师不超过3人。大赛鼓励参赛者跨院校、跨专业,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团队。跨院校项目只能明确一个申报主体院校。
三、参赛要求
1.所有参赛作品(项目)必须符合大赛的主题和范围,不得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技伦理相抵触;
2.所有参赛作品(项目)必须是原创作品或获得合法授权,不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著作权、版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不能存在任何法律纠纷。
四、赛事安排
1. 组织动员阶段(1月下旬—2月中旬)
通过海报、网站、学院班级群等各种宣传手段对比赛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参赛氛围。制定大赛有关方案,召开工作会议,布置大赛工作和相关事项,积极动员班主任、专业教师推荐参赛人选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利用线上与线下结合方式做动员工作,鼓励学生踊跃报名。
2.赛前指导阶段(2月下旬—6月中旬)
各学院组织相关指导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提升参赛人员的作品水平。就参赛技巧,特别是文本写作手法进行全面、深入的辅导,切实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参赛文本作品。各二级学院应及时建立参赛学生的钉钉群组织,将每位参赛的选手组织起来,通过集体辅导与个体专门辅导的方式确保竞赛作品质量。
3.学院初赛阶段(6月下旬)
各学院通过内部评审对作品进行遴选。每个学院职业规划类、创新创意类作品各推报不少于3件参加学院的决赛评审。各学院在6月30日前将选拔出来的优秀作品以电子稿(PDF格式)方式发送给基础教育部职业规划教研室李斌老师。
4.学校复赛阶段(7月上旬)
学校复赛只对参加职业规划类与创新创意类的《职业生涯规划书》(附件1)、《创新创意项目申报书》(附件2)进行评选。决赛作品的评委由校外专家队伍组成,按照“书面作品评分标准(附件3)对参赛作品进行分类评分。根据文本作品成绩的高低确定入围决赛作品的名单。
5.学校决赛阶段(7月上旬)
入围决赛的参赛选手须准备作品PPT演示稿,按省赛决赛环节标准进行项目展示。
职业规划类决赛环节由主题陈述、职业体验感悟、现场答辩三部分组成,主题陈述限时6分钟,职业体验感悟限时4分钟,现场答辩限时5分钟。主题陈述主要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决策、发展计划与路径以及自我监控等方面进行阐述。职业体验感悟部分要求参赛选手充分了解目标职业,明晰职业要求和展现个人职业能力,表达形式不限。
创新创意类决赛环节由主题陈述、现场答辩两部分组成,主题陈述限时8分钟,现场答辩限时5分钟。主题陈述主要从项目来源、应用领域认知、创新创意点、项目依据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现场评委根据《省赛现场评分标准》(附件4)进行打分,最终省赛推荐项目根据作品文本成绩及现场展示效果成绩综合后按名次高低确定推荐作品。
6.省赛准备阶段(7月中旬—省赛前)
学校安排指导教师对代表我校参加省赛的选手及团队进行专门培训,讲解省级比赛规则,帮助参赛学生提升大赛水平,根据赛事类别相应完成主题陈述演示稿、职业体验感悟以及接受评委提问等作品的打磨与质量提升。
五、奖项设置
学校对两种类别项目分别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若干名。荣获项目类别一等奖的选手同时授予“2021年度学校最佳职业规划之星”和“2021年度学校最佳创新创意之星”荣誉称号。
六、其它事项
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做好培训指导、项目培育及选拔工作,在确保参赛辐射面的同时要注重作品的质量水平,通过各级竞赛活动,真正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2.参赛作品电子文本大小不得超过30M,参赛作品不退原稿,请自行保留底稿。每位指导老师指导作品原则上不超过3件。其他未尽事宜请与李斌老师联系,联系电话:13819028474(668474)
3.省赛相关事宜,按省文件规定执行。
附件1:职业生涯规划书
附件2:创新创意类项目申报书
附件3:书面作品评分标准
附件4:省赛现场评分标准
基础教育部
2021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