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63年后,遥遥相望,革命旗帜的“红”依旧鲜艳夺目!革命精神的种子悄无声息地在年轻一代的心中蓬勃生长!学史力行,赓续红色血脉,4月22日下午,现代农业学院城市建设学院举行“红心向党.革命精神代代传”身边老兵讲述革命故事活动,学校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陈兴伟应邀参加本次活动,600多名师生齐聚一堂聆听革命故事。
“革命故事”开篇
曾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士 张海平老师激动地回忆道:“作战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条件异常艰苦。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天气多变,气候潮湿且闷热,战士的作战服常常湿透,毒虫常侵袭皮肤;住宿的地方堪比荒野求生,猫儿洞一住就是几个月。床板下面全是水,冰凉的蛇从身上爬过,大老鼠窜过是常有的事,毎夜仅睡二,三小时。
我的老班长在前线七个月,发誓不下前线不剃胡子,是出了名的大胡子,胡子留着尺把长,但是人瘦的不足80斤。
我的一名战友,在带领民兵运输军粮的路途中,不幸被炮弹击中受伤,血淋淋的肠子从伤口流了出来。但是他强忍剧痛,将裤子系在了肠子外。剧痛让他不能站立,强行靠爬行完成了任务。第二天一早,战士们发现,他来的路上,留下了整整200米的血印子。
他说:上前线,就是做好了随时赴死的准备,就是对敌人毫不手软,就是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一代又一代拥有这种无私无畏、不怕苦不怕死、为国献身、英勇奋斗精神的中华儿女,才使我大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东方!”
“革命故事”之“不朽的军魂,永恒的激励——铁军精神”
退伍军人 食品202班 叶嘉诚骄傲地说:“我所服役的部队,是一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是中国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升起的地方。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叶挺独立团”,也被誉为“铁军”。
当我踏入军营,几处血红的标语深深的震撼着我:“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近百年来无数次的浴血奋战,凝聚在骨子的血脉,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精神,在我们的血脉里再次传承。
我们的训练,就是人皮与地皮的较量。事非经过不知难,参军就是磨炼人的最好方式。现在回想,我仍然骄傲那段吃苦的岁月,骄傲那一身过硬的本领,骄傲那一群生死与共的战友。不来到这热血熔炉,又怎会知道这锻钢的苦。”
他的座右铭是:“没有人会为你踏雪而来,喜欢的风景要自己去看。”
“革命故事”之“意志在于磨练,成功在于坚持”
退伍军人 动医203班 苏嘉俊回忆军旅生涯:“有一次我参加单位的岗位练兵大比武,我师傅给我报名了两个项目。那段时间,我每天起床就是练习,晚上熄灯了就去学习室加班。作为一个新兵,当时觉得这个任务太艰巨了。要和那些工作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班长竞争,似乎是不可能的事。这时候老班长主动找到我,用他的亲身经历来勉励我坚持下去。经过更努力的练习和师傅的指导后,我成功的拿到了那两项比武的第一,还破了往年的记录。这件事使我的意志得到了磨练,也让我懂得了成功在于努力和坚持。”
他说:“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
“革命故事”之“传承阅兵精神,激扬青春斗志”
退伍军人 工程192班 方锦宇一上台就问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阅兵精神吗?”他回忆了战友令人敬佩的一幕:“一天晚上我站最后一班哨,快下哨位的时候我发现天刚蒙蒙亮的训练场有个若隐若现的人影,但看不清是谁。从那以后,我惊奇的发现每次刚到训练场都能看见那个孤独的身影,他只身一人默默地在训练场的角落踢着不是很标准的正步,手上的动作也显得那么笨拙,屡屡出错,但是他似乎没有放弃的意思,而是勤能补拙,越来越勤快,每天都提前到训练场给自己加练。我从战友那了解到他是我们旅的一个机械工程师,中校军衔,他半月板损伤、关节积液……年纪也比较大了,参加阅兵训练就更是“挑战重重”不管是体力上还是精力上都不如年轻人有优势,腰椎、颈椎、肩周等各种旧伤时常因训练强度过大而复发。上级首长让他好好养伤不要参加大强度的训练了,并劝他退出方阵,但是他对自己他痛下狠心:“能参加阅兵,是军人一辈子荣耀!伤病也不能阻挡训练!”
他说:“阅兵精神”是在阅兵场上,是受阅人员表现出的听党指挥、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是捍卫祖国、能打胜仗的责任担当,是崇尚荣誉、不辱使命的价值追求,是争创一流、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
“革命故事”之“回望东风发展史 体会艰苦创业难”
退伍军人 工程191班 缪翔鸿首先介绍了对大家来说,相对陌生的火箭军:“六十年前,钱学森教授在讲课时建议成立火军,六十年后习近平主席亲自为火箭军授旗、致训词,掀开了战略导弹部队崭新的一页。
朱日和沙场阅兵,火箭军首次亮相展示了战略威慑的新型导弹和 “杀手锏”武器;2019国庆阅兵,首度以战略军种火箭军名义组成徒步方队,无不向世人展现着新时代火箭军官兵的风采。中国火箭军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才有了如今的“东风快递、使命必达,大国长剑、威震苍穹”。”
他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无奋斗,不青春,青年应立于时代潮头,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南充。”
“革命故事”之“信仰,心中永不落的太阳”
退伍军人 园林202班 续镇龙围绕“什么是信仰?”“人为什么要有信仰?”展开论述:“在我看来,信仰就是一种精神寄托,它可以让你在面对困难、面对恐惧、甚至是面对死亡时,能够有勇气继续向前走,无畏任何考验。信仰,能让一位26岁的青年选择在环境艰苦的无人岛驻守三十二年,守到自己守不动为止。信仰,能让手无寸铁的中国军人选择以血肉之躯与数倍与己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信仰,能让一位安于现状、一无所长的普通人为了改变自己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他呼吁:“我们青少年应该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心中闪亮。”
“革命故事”之“学张思德精神,做张思德传人”
退伍军人 牧医192班 张鑫龙重温军旅生涯、介绍退伍后复学的生活:“我服役期间获得的荣誉:国庆70周年纪念章.优秀义务兵奖章.张思德传人纪念章。国庆70周年纪念章是因为我参加了2019年10月国庆70周年的安全保卫任务,优秀义务兵奖章是给予表现优秀的义务兵的奖章,张思德传人纪念章是我所在的张思德部队特有的奖章,给予在各项任务中表现优异的士兵的奖章。这些荣誉承载着我对部队的热爱,承载着我的青春和汗水。在我回到学校复学后,我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2020年疫情爆发之际,我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征途之中,在村里卡口站岗,输送物资,挨家挨户贴传单做宣传。、我大一在宠物医院实习,我在学校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也积极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努力通过专业实践来提升技能本领。我现在任职于校学生会主席团,并且也是国旗护卫队的队长,班级的团支书。
他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学校服务,为同学服务,在学校这个舞台上继续发挥光彩。”
授旗仪式
退役士兵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齐声高喊着:一日从戎,终身是兵!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学史力行,再立新功!他们神情肃穆,姿态昂扬,凸显人民军队退伍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带领全场师生有如步入军旅的殿堂。
红旗承载红色精神,承载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人民群众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吴海红院长庄严地将红旗交到退役士兵手上,叮嘱他们“不忘初心、继续践行使命当担”。
陈兴伟书记总结致辞
陈兴伟书记对活动作总结讲话,对我们农建学院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三点建议:学党史要结合历史学,把党史内化于心,争做党的接班人;学党史要结合实际学,把党史外化于行,力做党的实践者;学党史要结合自身学,把党史学深学透,勇做党的弄潮儿。
最后,陈书记寄语,希望同学们接过红船的桨板,划出历史,划出成绩。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学院全体师生凝心聚力争先进位的强大动力,实现学校新“两年”目标的强大动力,推动学校完成“双高”建设任务、实现“升本创大”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
图、文:鲍忱、杨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