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为本,以信立人----学生资助诚信教育
发布人:陈向丽</span><span class = "assessor">审核人:胡小锐资讯来源:学生工作部(保卫部、人民武装部) 发布时间:2022-06-21 16:20:01点击数量:
诚信是为人之本。对于学生团员而言,“诚信”始终是我们立足校园生活的基本道德修养。诚信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是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按时间顺序所积累的信用信息,是个人以往用行为的客观记载。诚信是一朵馨香的花朵。让他人快乐,使自己陶醉;诚信是一首古老的诗歌,让他人品味,使自己高尚。
01 诚信还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信用贷款,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助学贷款期限为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助学贷款利率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30个基点(LPR5Y-0.3%)执行。国家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有贷款需求的学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咨询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或向就读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咨询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学生同一学年内不能同时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诚信还款,从我做起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诚信乃为人之本,处世之道,更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诚实守信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我们做人时必须坚守的原则。获得助学贷款后,借款学生一定要按时足额还款,还款情况将被载入到个人信用报告中。
用爱心接力,用信誉传承,用实际行动感恩党和国家给与我们的信任和帮助,把诚信的花朵带回家。请牢记:立身诚为本,处世信为基。
学生违约案例
张某,某校2005级学生,在校期间向银行申请并获得15000元国家助学贷款,2009年,该生毕业后到外地工作,一再拖欠利息和本金,多次出现逾期记录。2014年,该生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遭到拒绝后,主动和学校联系,要求一次性还清所有欠款,希望消除征信系统中的不良信用记录。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16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该生即使一次性还清所有欠款,5年之内贷款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该生对此后悔不已。
02 学业诚信
在学校,作业、考试是检测同学们学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每一次作业的完成、考试的开展也是同学们对自我的反思与总结,不逃课、不抄袭作业、考试不舞弊是同学们作为学生最最基本的行为准则。
考试作弊,不仅影响他人,也会影响自己。对他人而言是不公平,对自己而言是不能评估检验自己的真实水平,更丢了诚信。不诚信考试还会受到惩罚,虽然作弊情况不同,处理也会不同,但是不论是什么处理都是会被计入个人档案中,并对以后产生影响。
同学们不仅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应树立与不良风气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勇于检举和揭发考试不和谐行为。
03 敲响防骗警钟
超前消费成了年轻人群体中常见的现象,而常见的第三方借贷平台,如花呗、借呗、微粒贷等,用户在使用时应该特别注意,不要一时花了未来钱而给自己引来更大的麻烦,要理性消费、适度消费。
辨别不良“校园贷”
“擦亮”双眼,警惕各类不良“校园贷”陷阱。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国家有关部门明令禁止互联网借贷平台以任何形式向大学生贷款。”在国家严防严治的高压态势下,现实中仍存在“注销校园贷”“套路贷”“培训贷”等多种不良“校园贷”陷阱,坑害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注销校园贷”
“注销校园贷”诈骗手法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骗子会声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二是针对无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骗子则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
由于骗子能够准确说出对方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名称,甚至消费记录等隐私信息,容易让学生放松警惕,有的骗子还主动将自己的身份证件、工牌等信息向学生展示以获取信任,导致学生最终将从网贷平台提现的借款全部转入骗子提供的名为“清查账户”,实为骗子的个人账户中。
案例:
2020年10月8日,江苏扬州的小陈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是某贷款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小陈在大学期间借的一笔9000元“校园贷”未还,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整治校园贷款,如果小陈再不还,将影响到个人征信。
虽然小陈在上学期间并没有借过校园贷,但是对方提供的信息丝毫不差,这让小陈很惊讶。对方提出只要按其说的操作,小陈的贷款记录就会注销,个人征信也不会受影响。
在对方的指导下,小陈向多个APP申请了贷款,最终申请到三笔总计65000元的贷款。随后,按照对方的要求,将贷款分别转到三个陌生的个人账户里。小陈按要求操作后,对方又要他把下载的APP都删除。此时,小陈才发觉事情不对劲,赶紧把之前贷款的APP一一打开核对,结果发现一个下午就损失了6万多元。
“套路贷”
“套路贷”潜入校园,学生贷款容易还贷之路艰难。“套路贷”一般会通过微信、QQ、微博等学生经常使用的社交媒体或是在校园学生集中区域发布小广告,并宣称“无门槛、零利息、免担保”,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一旦学生“上钩”,这些不法借贷公司会迅速为学生办理贷款,并通过设置合同陷阱、开具远高于贷款金额的借条、故意让学生逾期等方式“步步设套”。
如果借款的学生无法偿还贷款,借贷公司或是主动为其介绍另一家借贷公司,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偿还,使学生们的债务越滚越大;或是采用电话恐吓、围堵拦截等方式暴力催债。“套路贷”严重威胁大学生及其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甚至会导致大学生被迫离家出走、自杀等悲剧发生。
案例:
小李想买一部最新款的手机,于是通过QQ群转发的广告找到了某公司的线上贷款平台。在提供了相关资料后,顺利办理了一笔5000元的贷款。因小李无法按期归还贷款,导致利息越来越高,短短6个月贷款从5000元增长到十几万元。由于害怕,小李瞒着所有人,直到恐吓短信接连出现在家人、朋友的手机上,家门口也被泼上油漆,写上“欠债不还、天理不容”的字句。最终,小李在父母的帮助下选择报案。
经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该公司在一年内,“套路”了700多名在校大学生。放贷人诱骗在校大学生签订金额不实的借款合同,以审核费、保证金为由扣除先期款项,伪造资金银行流水虚增放款金额,并进行暴力追债。
最终,法院以诈骗罪、敲诈勒索罪对该公司人员高某等十一名被告人判处一年至八年不等有期徒刑。
“套路贷”“培训贷”“创业贷”等马甲层出不穷
由于国家加大了对不良“校园贷”的整治力度,一些不法机构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查处,进行改头换面,有的打着“培训贷”“创业贷”“求职贷”“毕业贷”等旗号,采取更为隐蔽的营销手段,继续向在校大学生违规放贷;有的则披上了分期购物商城或者贷款超市等“马甲”来打掩护,但本质仍是不良“校园贷”陷阱。同学们要擦亮双眼仔细辨别不良校园贷“培训贷”“创业贷”“求职贷”“毕业贷”等不良”校园贷“的同时,应该恪守诚信之德,常怀感恩之心。
人生路漫漫,诚信第一条。作为一名学生团员,我们要把诚信作为完美价值来追求,把诚信作为事业的坚实基石来实践,让诚信之花开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将诚信这一美德铭记于心,不负民族的风雨岁月,不负一路奔波追梦芳华。